日期:2025-11-03 06:40:18

近年来,莒县东莞镇始终把坚持好、发展好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坚定扛牢社会治理政治责任,深化基础要素源头治理,探索实施了镇村联防、矛盾联调、权益联保、服务联心、信息联通的“五联”工作模式,聚力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能。
一、坚持党委统筹镇村联防,提升群防群治基础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,必须突出抓基层、强基础、固根本,推动资源、服务、管理下沉,确保农村治理“有人管、有人干”。一是强化镇村联防体系建设。打破原来“刑事治安归公安、打官司归法庭、家务事是个人的事,与属地没有关系”的思想,构建党委牵头抓、部门联动抓、社区村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联防体系,凝聚治理合力。率先制定《加强联防联治农村社会治理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形成“1+6”工作体系,建立镇党委政府牵头,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法庭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,把矛盾纠纷、治安警情、热线办理等8个方面的工作,汇成《每周治理动态》29期,每周综合研判分析,联动化解、闭环解决。二是强化综合治理阵地建设。投入38万提升派出所建设,优化社区警务、综合指挥、案件审讯等功能,建立视频监控中心。投入380万建设800平方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,统筹信访办、司法所、综合执法等7个部门进驻,设立群众接待室、商会调解室等4处功能室,创新配强矛盾纠纷化解中枢阵地。投入22万打造了窗口最全、最规范的镇便民服务中心,上级多次暗访全县唯一零问题、零投诉。三是强化群防群治力量建设。全镇52个村均成立3~5人的治保委员会,由村干部任治保主任兼警务助理;投入38万为各村配齐防暴装备(盾牌、头盔、腰叉、抓捕器等)和微型消防站(灭火器、水枪等),配备带警灯、标识的电动巡逻车,夯实村治安基础。常态化每晚巡逻打卡,设置31个镇级打卡点,由镇党委和派出所值班人员巡逻;设置312个村级打卡点,由52支村巡逻队巡逻,延伸治安管理的触角,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。三年来治安警情数量502件、435件、259件(2025年1—8月),同比下降13.3%、11.2%、8.5%。2024年派出所业务考核全县第一,被评为全市枫桥式基层单位。
二、坚持纠纷矛盾联调化解,提升基层治理吸附能力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预防在先、抓在日常、严在平常,将处置关口前移到村到户,确保“全覆盖、无死角”。一是抓实靶向排查。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,率先开展“情暖万家”大走访,专门设计“入户走访表”,明确23类矛盾纠纷、重点人员作为走访重点对象。二是压实集中走访。成立7个矛盾隐患排查小组,组织行政村、民警、包村干部、村干部和网格员集中入户走访,建立“一人一表,一村一档”登记造册,做到包户到人、逐户核实,每月动态更新台账,对重点人、重点事落实“五包一”管服措施,做好管控。三是做实分级化解。将矛盾纠纷、重点人员实施三色管理,小微矛盾由村干部和治保会就地化解;一般矛盾由新村或综治中心联合化解;复杂矛盾由联席会研判分析、稳控化解,处理纠纷254起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行”。三年来信访数量25件、18件、14件(2025年1—8月),同比下降32.4%、28%、15.4%。
三、坚持多元共治权益联保,提升矛盾源头治理效能。基层治理的复杂性要求必须拓宽群众参与共治的渠道,构建“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”的多元共治体系。一是发挥网格力量。实施“网格+警格+调解”,优化“大中小”网格239个,倡树“诉求找网格、纠纷找中心”导向,每周网格员例会督导分析工作;推动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全方位、全要素捆绑融合,全天候下沉,实现民情警情信息共享,化解小微矛盾568起,共同守护辖区“大平安”。二是发挥自治力量。完善村规民约,建立纠纷协商制度,搭建各方对话平台,倡导“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解”。通过村民议事会、公开听证会等形式,协商化解纠纷62起、涉企类18起,村自行化解率92%,营造“以和为贵、崇德向善、循法而为”的社会氛围。三是发挥法律力量。在综治中心设立律师、法律顾问调解室,开展普法宣传350余次,提供咨询和法律援助23次,让知法、守法、用法观念深入人心。2024年,民商事万人起诉率考评全市第一,2025年全市第四、全县第二。
四、坚持民生为本服务联心,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温度。群众利益无小事,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到惠民实事上,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,让群众心里的“温度”持续上升。一是开展“崇德尚善·情满东莞”行动。自筹善款60万连续三年开展“扶老、护蕾、助残、圆梦、济困”行动,帮扶老弱病残和“三失”人员,扩大惠民范围1365人。二是开展“平安东莞”系列行动。开展“平安暖冬”行动,投入20万为2048户老人免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;投入5万更换全镇燃气波纹管7214户。开展交通安全行动,投入38万安装语音提示灯等交安设施67处;为全镇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头盔2356个,守护群众出行安全。三是开展“三位一体”包联关怀行动。对185名重点风险人员实施“三包一”服务,开展走访慰问、司法救济帮扶等七大行动,通过送物资、送服务、送关怀,做实兜底保障,凝聚民心民力。三年来政务热线数量1006件、943件、599件(2025年1—8月),同比下降18.73%、6.68%、8.97%。2023年第三季度市不满意件全县数量最少,有6个月满意率全县前三、9月份第一;2024年上半年热线满意率全县第一;2025年1—8月热线满意率90.68%,全县第二。
五、坚持科技赋能信息联通,提升精准防控治理水平。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必须以科技赋能,打通信息壁垒、强化数据共享与协同联动,确保“反应快、处置准”。一是建立镇中心、县边界视频监控防护圈。投入32万全面维护“雪亮工程”监控355个;投入9万安装高清摄像头32个,重点公共区域、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100%、联网率100%,实现“全域覆盖、全网共享、全时可用、全程可控”。二是建立村庄精准地址快速确认平台。把全镇村民居住标准地址,绘制成线上实时动态更新地图,为派出所快速出警提供精准导航,提升出警质效,体现“出警再快一分钟”理念。三是建立站所信息联通平台。充分利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,共享警情、政务热线、信访等全链条信息,用大数据提高分析案件、化解纠纷的效率,办件时间平均缩减19%。
配资网上炒股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